PLC的特点,对按钮,电磁阀,开关等其他一些输入/输出点来控制,实现了洗衣机洗衣过程的自动化。由于每遍的洗涤,排水,脱水的时间由PLC内计数器控制,所以只要改变计数器参数就能改变时间。可以把上面设定的程序时间定下来,作为固定程序使用,也可以
根据衣物的质地,数量及油污的程度来编程。只要稍作改变,就可以设计出诸如要多洗多甩的牛仔类衣物,轻洗轻甩的羊毛类衣物以及通用的标准洗涤程序,充分表现现代家电品
水电磁阀执行。?洗涤正转、反转由洗涤电动机驱动波盘的正、反转来实现。脱水时,
由脱水电磁离合器合上、排水电磁阀吸合,洗涤电动机正转进行甩干。洗涤完成由蜂鸣器报警。
关接通,停止进水,2s后实现洗涤正转;洗涤正转30S后,停止洗涤,2s后开始洗涤反转;洗涤反转30S后,2s后计数器加1,累计洗涤次数;若未满5次则重复进行洗涤,直至洗涤达到5次(共320s),开始排水。由于排水水位降低,启动排空检测,当水位低于规定下限水位时,低水位开关接通,开始脱水,脱水30S后,计数器加1,脱水停止。然后再返回到进水动作重复上述过程2次,报警30S并停机。其程序流程如图所示
全自动洗衣机综合运用了大量力学、电学、光学等知识,以下就其原理和构造作一分析。洗衣机的洗涤过程主要是在机械产生的排渗、冲刷等机械作用和洗涤剂的润湿、分散作用下,将污垢拉入水中来实现洗净的目的。首先充满于波轮叶片间的洗涤液,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高速甩向桶壁,并沿桶壁上开。在波轮中心处,因甩出液体而形成低压区,又使得洗涤液流回波轮附近。这样,在波轮附近形成了以波轮轴线为中心的涡流。衣物在涡流的作用下,作螺旋式回转,吸入中心后又被甩向桶壁,与桶壁发生摩擦。又由于波轮中心是低压区,衣物易被吸在波轮附近,不断地与波轮发生摩擦,如同人工揉搓衣物,污垢被迫脱离衣物。
全自动洗衣机PLC控制管理系统如图2.2所示。该系统由PLC控制器、继电器、按钮开关、选择开关、限位开关等组成。
说明:(1)在洗涤过程中,若外部电源与供水中断,洗衣机暂时停止工作,当电源或供电恢复后,洗衣机在原来基础上继续工作,知道洗涤完成。
(2)若要求启动开关分为标准洗和轻柔洗,试改变有关输入点,并在程序中加入轻柔洗功能(轻柔洗过程自定)
根据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,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控制,说明了PLC控制的原理方法,特点及控制洗衣机的特色。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管理系统利用了西门子S7-200系列
其次,当衣物被放进洗涤液之后,由于惯性作用运动缓慢,在水流与衣物之间有着速度差,使得两者发生相对运动,水流与衣物便发生相对摩擦,这种水流冲刷力同样有助于污垢离开衣物。再次由于洗衣涌形状的不规则,当旋转着的水流碰到桶壁后,其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改变,形成湍流。在湍流的作用下,衣物做无规则地运动并翻滚,其纤维不断被弯曲、绞纽扣拉长,衣物相互相摩擦,增大了洗涤的有效面积,提高衣物的洗净的均匀性。全自动洗衣机是通过水位开关与电磁进水阀配合来控制进水、排水以及电机的通断:以此来实现自动控制的。电磁进水阀起着通、断水源的作用。如图1.1,当电磁线在重力和弹簧力的作用下,紧紧顶在橡胶膜片3上,并将膜片的中心小孔4堵塞,这样阀门关闭,水流不通。当电磁线圈通电后,移动铁芯在磁力作用下上移,离开膜片,并使膜片的中心小孔打开,于是膜片上方的水通过中心小孔流入洗衣桶内。由于中心小孔的流通能力大于膜片两侧小孔5的流通能力,膜片上方压强迅速减小,膜片将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上移,闭门开启,水流导通。
在洗衣机控制方面,在PLC问世之前,工业控制领域中是继电器占主导地位。但继电器控制领域有着十分明显的缺点:体积大、耗电多、可靠性、寿命短、运行速度慢、适应性差、尤其当生产的基本工艺发生明显的变化时,就必须重新设计、重新安装,造成时间和资金的严重浪费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PLC控制管理系统产生了。继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台PLC并在通用汽车公司自动装配线上试用,获得了成功,从而开创了工业控制新时期,从此,可编程控制器这一新的控制技术快速地发展起来了。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。PLC的优点是:可靠性高,耗电少,适应能力强,运行速度快,寿命长等,为了进一步提升全自动洗衣机的功能和性能,避免传统控制的一些弊端,就提出了用PLC